在福田區蓮花北村角落,藏著一家主營苗木花卉的花店。 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
讀特用戶端·深圳新聞網2023年4月13日訊(深圳晚報記者 杜婷 實習生 游祖豪)深圳人有多愛鮮花呢? 今年以來,迎春花市、花展在深圳輪番舉辦,近日開幕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花展更成為深圳熱詞,頻頻在朋友圈刷屏。 與花展的熱鬧相比,身處深圳街角巷口的傳統花店顯得尤為清凈。 為求破局,不少傳統花店開始積極轉型,通過拓展自身業務,開啟傳統花店的突圍之路。
1
社區花店賣起了水果生鮮
在福田區一個老舊社區的深處,有一家主營苗木花卉的花店。 該社區原屬於某單位員工家屬樓,路況錯綜複雜,狹窄處最多只有一輛車輛的寬度。 靠近社區出口全是面積較小的臨街店鋪,這家花店只能居於一處道路拐彎處。 由於位置隱蔽,不太容易引起社區外的顧客的注意。
令人意外的是,這家花店門口不只擺滿了鮮花,還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水果,不時有顧客過來購買。 店主是一位50歲左右的女性,與人交談時和藹從容,氣質樸素而平和。 她告訴深晚記者:「我們1994年就來到深圳,一開始就從事苗圃生意,後來開了這家花店,不知不覺快30年了。 ”
“去年下半年,傳統鮮花生意實在難做,在辦理相關手續後,便在門口支了一個賣水果的小攤,想不到還蠻受歡迎的。” 店主擺弄著手中的芒果,熱情地招呼著來買水果的顧客。
僅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,原本只是小小一隅的水果檔口現在已經佔據了半個店鋪,這也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。 如今,花店門口鮮花撤下去了一大半,水果擺了上來了。 花店從原本的姹紫嫣紅演變成了現在的充滿人間煙火氣。
不僅如此,為了吸引更多年輕顧客,在子女的説明下該店主還成了「社區團長」,為社區提供水果生鮮團購,生鮮加花卉的搭配讓花店既有生活的溫馨又有鮮花的浪漫。
在採訪中不難發現,隨著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,許多基於社區運營的傳統花店,正面臨著老顧客流失、復購率低、經營面臨巨大挑戰等現實困境,為求生存,許多原本經營單一的傳統花店正在積極轉型,尋找一條突圍之路。
2
冬賣鴨脖夏賣西瓜 浪漫與生存並重
周明的花店開在十字路口附近,臨近地鐵,人流密集。 店內鮮花錦簇,綠意盎然,一條小徑直抵花店深處,兩旁植株擺放有序,顯然是經過一番精心設計的。 而緊挨著花店的,是一家門頭刷滿了明黃色漆的鴨脖店,櫃臺上火辣辣的鴨脖跟一旁鮮嫩欲滴的鮮花相比顯得格格不入。 細問才得知,這家鴨脖店竟跟花店同屬一個老闆。
店主周明告訴深晚記者,自己的花店已經開了20多年了,這幾年生意的確差了很多。 為了維繫花店經營,周明將花店規模進行了調整,在花店旁邊開起了鴨脖店。 “這樣一來既能吸引年輕顧客順帶著買花,又能為老顧客提供多一項消費選擇。” 事實正如周明預測地那樣,豐富經營品類后,周明的生意重新有了起色。
“我們冬天賣鴨脖夏天還賣西瓜,我們的西瓜在附近很有名,許多顧客都不去水果店,專門到我們這裡來買西瓜呢!” 周明自豪地說,除了賣鴨脖,周明還做起了西瓜生意,憑借積累的顧客人脈在社交平臺擴寬銷售管道,預訂發貨、送貨上門...... 一番運營下來,不僅增進了和顧客的粘合度,多了回頭客,還讓店裡生意紅火了起來,他坦言:“賣西瓜挺賺錢。 ”
福田區蓮花北村內一家花店兼賣水果。 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
3
改變經營理念 花店成引流平臺
走進位於南山區的一家花店,彷彿置身於熱帶叢林。 店內綠植環繞,橘黃的燈光照在茂盛的綠植之上,錯落有致的盆栽搭配復古氣息的傢俱,一派自然與生活完美交融的樣式。 與其他花店不同的是,該店不僅售賣鮮花,還是一間充滿鮮花芳香的咖啡廳和花藝綠植軟裝展示空間。
近年來,將綠植帶入室內,形成富有特色的綠植軟裝,已然成為現代居住環境的標配。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,室內空間綠植軟裝成為了不少花卉園藝從業者轉型的新賽道。
老闆浩浩是個“90后”,從事花卉園藝多年的他在機緣巧合下萌生了創業的想法,於是盤下了這家店面,開起了既兜售鮮花又提供室內綠植軟裝服務的新型花店。 漫步在店裡,各類花木擺放錯落有致,不難看出店主的設計巧思。 “我們旨在為顧客提供一個人與植物和諧共生的展示場景,探索生活當中的植物之美,讓生活慢下來,發現當下的美好。” 浩浩對深晚記者述說自己的經營理念。
“現在主要目的還是營利。” 浩浩明白,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讓店鋪生存下去。 因此,他將花店定位為線下花藝展示平臺,讓上門顧客真切感受到室內綠植軟裝的效果,明確顧客喜愛的裝飾風格,從而提供室內綠植軟裝服務。 “如此一來,實體花店就能夠成功引流,拓展我們的業務。” 浩浩直言。
4
花店轉型 催生“鮮花經濟+”
居住在地鐵站附近的楊女士習慣在下班之後散步回家,地鐵站旁的花店正好填補了她的空閒時間。 花店綠意盎然,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解壓場所,到裡面逛一逛順便買一點水果,一舉兩得。” 楊女士如是說,剛來深圳不久的她,正在熟悉周邊環境,家附近的花店成為她的一個視窗。
而在市民白女士看來,賣水果生鮮的店鋪氣味比較複雜,在這種店鋪售賣的鮮花多少有點“串味”。 出於這種擔心,年輕的白女士更願意為專門經營鮮花的傳統花店買單。
相比於售賣鮮花苗木的傳統花店,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新型花店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市場範式,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大膽嘗試,讓不少面臨經營壓力花店又煥發生機,正在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,催生了“鮮花經濟+”。
藏在老舊社區里的社區花店,積極融入「社區團購」售賣水果生鮮,老闆娘忙碌又怡然自得; 臨近地鐵站的傳統花店兼賣鴨脖西瓜,吸引到了更多客戶; 將花店打造成花藝展示空間的浩浩,將經營理念轉為一筆筆綠植軟裝訂單...... 儘管他們各有各自的故事,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積極轉型,尋求突圍,讓浪漫的鮮花多了一份時代的新氣息。
(文中人物均為化名)